很多企業決策者逐漸常提及:為什么執行MES?外國也是有同論:Why MES?這是因為很多規劃是先執行ERP,后執行MES。所以,造成了為ERP實施MES的結論。
實際上不盡然。
1.企業生存條件的客觀需要
這是因為工廠級、車間級管理面對著新的挑戰:需要上下游車間的有效的溝通,信息內容的即時性、精確性,隨時隨地面對的計劃變動,越來越小的任務單元,越來越高的質量可追溯的要求,管理者成本費用的不斷地提高等。
2.企業管理的本質規律性
MES從空間和時間視角及其業務流程鏈條看,是企業管理中的不可缺少的領域和環節。
3.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
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,首先是處理生產制造過程控制系統的問題,并且發展趨勢快速。接著就是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和手段,造成了以ERP為代表的大量軟件。
可是,在執行ERP的過程中,大家發覺:ERP的規模大、時間長,造成ERP項目有46%逾期完成;支出多、投入大,造成41%超出預算;多種多樣原因導致49%并沒有到達預期的社會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目標。在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與生產制造現場的連接與集成化被忽略了,而生產制造現場的數據,即完美的生產制造信息內容是ERP的基礎,是集成化的關鍵。
由于ERP層和DCS層的工作是分別為進行的,所以造成了兩個問題:
一個是橫向系統相互間的信息孤島,二是ERP和DCS兩層相互間形成破損環或斷缺鏈接。這也是催生MES的重要的原因。
所以,國際上公認的信息化總體架構是原則上將框架區分為3層:PCS層、MES層、ERP層。
PCS層為最底層,以硬設備為主導,主要是面對操作工人,完成生產過程操作運轉自動化,降低操作工人編制;
MES層為中間層,承上啟下,以生產制造運行管理軟件為主導,主要是面對生產制造管理者,完成生產制造管理信息化,及其管理組織的扁平化和緊密化;
ERP層為最高層,以運營管理軟件為主導,主要是面對運營管理和決策人員,完成運營決策管理信息化及其管理組織的扁平化和集約化。
近些年從最上層分離出決策層,演變成4層結構。突顯即時制造性能監控、即時運營智能等管理理念。